2025-08-25 17:48:56 作者:□ 柏杨 来源:今日高邮
我喜欢做菜,每逢闲暇,便乐于下厨,做几道小菜,邀三两好友上门小酌。
自己动手做菜,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乐趣,更是一种处事态度。做菜是桩需沉下心的细致活。清晨天刚亮,就得去菜市场,新鲜的鱼虾禽肉、带着露水的蔬菜,尤其是村民网捕的河鲜,量少难得,去迟了便只能空手而归。归家后便是悉心打理:鱼要仔细去鳞剖肚,禽肉得耐心焯水去腥,蔬菜需浸泡洗净再搭配烹饪,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烹烧的讲究更是藏在细节里。煮虾不能超过5分钟,多一分钟便失了鲜嫩;蒸鱼需掐准10分钟,过久则肉质发柴;而煮鱼却要耐住性子,老话“千滚豆腐万滚鱼”说得透彻,火候够了滋味才够醇厚。禽肉炖汤前必焯水去腥,炒香后加开水,煨出的汤才会奶白鲜香;葱姜料酒是去腥增香的关键,蒸鱼虾不必放味精,精盐酱油却要少少添入提味;烧禽肉则记着“咸鱼淡肉”,盐要少放。调味也有章法:精盐酱油得在烹烧时加,便于入味;味精鸡精要等出锅前撒,留住鲜气。装盘更要妥帖,汤汁不可溢出,最后撒上葱花、蒜花或香菜,淋一勺麻油,才算大功告成。我始终觉得,洗菜要净,切菜要稳,炒菜要快,炖汤要慢。做菜最忌急功近利,依赖重料掩盖食材本味,或是省略步骤追求“速成”,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会变得寡淡潦草。反倒是普通的萝卜白菜,若精心对待,也能调出清鲜熨帖的家常暖意——这多像做人,品行端正者,纵使身处平凡,亦能将日子过得扎实而有光彩。
做菜的分量与心思,总要跟着来客人数调整。客人少的时候,随心做几道下酒小菜,够吃够聊便恰到好处;可一旦人多了,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,仔细筹备——从菜单斟酌到食材挑选,每一步都得藏着心意才行。要先摸清来客的喜好口味,列好菜单反复斟酌修改,再按单购买:蒲包肉认准北海钱记或北门二子家,湖鲜凉粉去南门天桥,老鹅选武安管家,猪头肉买新华园小宋或小烧龟家的,咸猪头肉得找南海大娟子,地摊老大娘的家禽蔬菜最新鲜,菜场当天宰杀的黑猪肉最香。这些门道,无非是为了让客人吃得舒心。每次张罗完一桌菜,总累得腰酸背痛,夏天更是汗透衣衫;酒散人静后,还要强撑着帮爱人收拾碗筷,虽辛苦,却乐在其中。
我对做菜的热爱,最初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里慢慢滋长的。寻常食材如普通瓜果或家常肉类,经她巧手料理,总能变得香气扑鼻、诱人垂涎。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,日子过得清苦,母亲总凭着巧思变着花样做饭,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肚子。
母亲做菜时,我总爱站在灶台边静静看着。从洗菜时的细致、切菜时的利落、配菜时的巧思,到烧菜时的火候把控、佐料搭配,再到装盘时的妥帖,全都一一记在心里。有时她会让我试着做些简单的小炒,自己则在一旁耐心指点——怎么掌握火候的大小,怎么辨别菜的生熟程度,怎么拿捏佐料的多少。没过多久,我做的菜便有模有样了。她常一边看着我做菜,一边轻声说:“菜品如人品,做菜如做人。做事踏实的人,做菜也必定用心。端上桌的菜是咸是淡、是精致还是粗糙,其实照见的,正是那个做菜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啊。”
我参加工作后,常带同学同事回家做客,母亲从不嫌麻烦,总是系着围裙在厨房忙前忙后,烧水做饭、热情款待,把每一位客人都招待得热热闹闹、开开心心。她总说:“一户人家啊,就得常有人上门走动,家里才更有生气;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,日子才能越过越兴旺。”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 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-1 在线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