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难忘同学情

2025-10-13 18:50:06    作者:□ 丁长林    来源:今日高邮

我和陆建华相识于1953年刚入高邮初级中学校门时。他身着一套黑布衫裤,手提一只柳编提篓,姐姐送他到校报到。每见弟弟的同班同学,姐姐都要殷切关照一声:“大兄弟,我弟弟请多关照。”

我和陆建华不仅初中同学,后同时考入高邮中学高中,又分在同一班级。他和我同在一个教室读书,同在一桌吃饭,并在同一间宿舍睡觉,感情胜过亲兄弟。直到我高二应征参军,才和陆建华分手,同学共5个年头。

1958年我开始在部队服役,陆建华在大学读书,我们很少联系。5年后我退役回到家乡,陆建华大学毕业后在县文化馆工作。他住宿在文化馆,离我家很近,每天吃过晚饭,我都要到他住处,和他闲谈。他为我泡茶,每晚都要等到我将杯里茶水喝到无色无味时才让我走。

陆建华从文化馆调到县革委会通讯报导组工作,我亦由报导组组长吴庚元和陆建华推荐,调到通讯报导组工作,发表了不少短评。

陆建华后来调至省委宣传部,任文艺处处长,并兼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省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、汪曾祺研究会会长等职。尽管职位高升了,工作繁忙了,但他从未忘掉高邮有我这个老同学。他出版的每一本书都寄给我,还在百忙中对我的写作予以指导。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,近年来我有多篇文章在市内外媒体发表,并陆续编印了《平淡人生》《老来乐》《一人巷》等文集。为祝贺我新著《一人巷》编成,陆建华特地写了一篇题为《从生活大树上采摘鲜美的果实》的文章,发表在2023年5月31日《人民日报》上。

一转眼,我和陆建华相识、相知已有73年了。同学情深,会延续永久。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