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13 18:50:51 作者:□ 陈其昌 来源:今日高邮
高邮捕鱼时代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“龙虬部落”,距今大约六千年了。最早发现遗址的,据说是20世纪60年代,村民在龙虬庄开挖鱼塘时,挖出了大量陶器残片以及较完整的陶器、石器、动物骨骼等。龙虬庄出土的陶片上有酷似“鱼”或“蟹”的象形文字,那可能是里下河地区最早的“渔歌”了吧。
高邮的第一首县歌《高邮是个好地方》,歌中就唱道:“高邮是个好地方……岸柳成行,鱼虾满仓,高邮是个鱼米之乡。”
碧波荡漾的高邮湖是江苏第三大湖,可产鳊、鲤、鲫、白、青、银等鱼,水产丰富,品类繁多。高邮运东水网密布,大约有1000多块鱼塘,正所谓“万顷麦稻香,鱼虾堆满仓”。早年,捕鱼人生活非常辛苦,从石工头早出晚归,吃住全在渔船上。高邮界首镇对河的金墩也是一个渔码头。
湖水煮湖鱼,图个出水鲜。渔民张网捕鱼,可获各种杂鱼,船上支着泥巴锅灶,直接用湖水煮湖鱼,新鲜。用小杂鱼煮咸菜,连鱼冻都可佐食。荡边人能把鱼肉吃完,鱼卡完整得像把“小梳子”。有人穿皮衣摸鱼,能取到多种鱼,可自食,亦可卖。入冬后,有人罱泥取鱼,晒鱼干待春节享用。我家曾用鳊鱼、白鱼风干,春节时送给亲友,烧汤或煮食,别有风味。
用鱼叉捕鱼。有一回,临泽农中的学生捕获一条大铜头鱼,一称,重达17斤,按现价卖给老师17元,共五六名老师,改善伙食三天。冬天里,有的学生能在水沟里抓到黑鱼,炒黑鱼片,鱼骨烧汤,也可打牙祭。
小护篓“等”鱼,内有倒刺,有进无出,可取鲫鱼、鳝鱼。临泽丁旺庄过去有“大水淹到柳树梢,淹不掉丁旺庄人一把刀”的说法。削卡(一种渔具),一路成为畅销货,其卡可得鲫、白、鳊鱼或鳝鱼。
“护众”取鱼,用树头、水草或芦苇,又拦又沉。冬阳和煦,取掉树头、水草、芦苇,用罱网罱装。一次“护众”,可得上百斤以上的鱼,各户分享。拦河取鱼,在一大河的沟头,架起水车,待到水浅,社员可得二三百斤。大鳊鱼、大鲫鱼可白烧或红烧,小鱼烧咸菜,皆是美食。夏天多雷暴雨,在稻田出水处,用一条小木船一次可捉住四五十条。鳗鱼用网张或得几条,冰糖烧鳗鱼多为饭店制作,百姓家少见。
鱼鹰捕鱼,一条小船,船舷两侧各站几只鱼鹰,在河道及三荡口放鹰入水,必有所获。两条鱼鹰抬鱼,十分有趣。
扳罾取鱼,多为谋生。从牛缺嘴、三荡口直到临泽南河码头,将大网沉下,等待。见有鱼打花,就扳罾取鱼,一天能捕到10多条较长的鳊、白、青、鲤、鲫鱼或大头鲢。
垂钓取鱼,图个乐趣。钓鱼爱好者大有人在,他们用杂粮打塘,蚯蚓做饵,在宁静中与自然融合,在期望中磨炼心性,鱼儿出水的瞬间,更是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我在临泽农村工作时,能吃到味鲜汁浓的鲫鱼汤,就算是难得一次的改善伙食了。现在城乡供应各种鱼类,可时时尝鲜。
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,高邮湖每年有禁捕期,政府为了不影响渔民生活,都做了妥帖安排,以慰民生。市场上鱼虾供应照常,显示了政府对百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。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 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-1 在线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