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城里的风与乡下的风

2025-11-10 18:24:58    作者:□ 柏涛    来源:今日高邮

“爸爸,乡下的风好冷啊!”儿子在院子里跑跳着喊。霜降已过,立冬在即,风里已带着寒意。儿子不经意间的一句话,勾起了我的回忆。

农村的十一月正是种油菜的时节。为了赶农时,妈妈周六晚上就独自乘车回了老家——这是他们那代人的习惯,总觉得“早起三光,晚起三慌”。我和妻子因儿子周六要上课,所以三人周日一早才动身。田野的风、地上的绿,空气中的泥土味混合着农作物的香味,让人心旷神怡。

来到地里,油菜已种了一大半,可见妈妈很早就起来了。她弯腰时头上的银发被风掀起,像株倔强的芦苇。我赶紧连接水泵,给刚种下的菜苗喝上第一口水,这有助于它们成活。有了我的加入,妈妈种菜的进度加快了。很快,我们就转战另外两块地:除草、翻土、施肥、栽苗、浇水……妈妈说“回家吃饭耽误工夫”,我只好自己回去扒拉了几口,用碗给她装了热饭热菜带到地头。她就着风,吃完了午饭。

下午三点多,我们终于种完油菜,儿子也写完了作业,我陪他在院子里玩耍。树上的银杏叶飘落下来,他踩着玩,笑声被风卷着飘出老远,倒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。儿时,我们也没有什么玩具,弹玻璃球、打纸壳、堆砖块就能玩一天,爸妈喊回去吃饭都恋恋不舍的。可现在,儿子的拼图、积木、平板堆在房间,玩具比我们那时“高级”十倍,却少见我们当年那种玩到天黑不肯回的疯劲。

儿子今年9岁,他出生在无锡,周岁前在上海,后来随我转业定居高邮。老家是他偶尔回去的地方,城市才是他熟悉的“主场”。习惯了从宽阔的柏油路、耸立的楼宇间钻出来的风,再迎接从无垠的田野上、袅袅的炊烟间扑过来的风,他是有不同感受的。

我的童年,村子就是我们的活动中心,去镇里赶集不亚于在南京夫子庙、上海南京路走一圈。风,有四季,但在儿时的我们眼里,它就是我们在田野阡陌间追逐的玩伴。深秋的风只是添了稍许寒意,但从未有“城里的风”与“乡下的风”区别之感慨。

回城的路上,儿子靠在车窗上打盹。或许,所谓“城里的风”与“乡下的风”,从来不是温度的差别。乡下的风里,有我们踩过田埂的脚印,有土地对生命最直白的回答。而我能做的,就是多带儿子回来——让他在风里闻闻泥土的香,在田埂上摔摔打打,知道玩具可以是泥土和青草,快乐可以是追着风跑一整天。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