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出人情

2025-11-10 18:25:21    作者:□ 柏杨    来源:今日高邮

高邮有句老话:“人情怕请,诡谎怕顶。”不管是至亲好友还是同事同窗,但凡家里有红白喜事相邀,不能开口推辞,只能爽快应下。而在邮城人的说法里,去赴这场红白喜事之约,便称作“出人情”。

出人情当天,无论男女老少都得精心打扮一番。如今日子富足,早已不必为衣食操劳。可总记得小时候,跟着母亲去赴宴出人情,像样的衣裳得跟隔壁邻居家的孩子临时借来穿,不能显得太寒酸,要不然会让人家耻笑。

赴宴时间早晚、礼金多少,全看关系亲疏与过往人情。至亲或是交情深厚的,要去得稍早些,既显尊重,也能搭把手张罗琐事;份子钱自然也比旁人多些,这并非刻意攀比,说到底都是礼尚往来,正所谓“人情不聚钱,一钱还一钱”,你来我往才是地道的人情世故。若是结婚喜宴,还有“吃一顿酒给一顿钱”的讲究:头天晚上的暖房酒,赴宴长辈要给新娘或新郎“压兜子”;第二天中午正餐才是正式出人情,晚上新娘或新郎敬长辈酒喊人时,还要给“打发”红包。

主家办席的地方,门口常会摆上一张桌子,两位执事分坐两旁:一人点收礼金,一人提笔记账。收钱的会给每位来宾递上两支香烟——若是喜事,再加个十元、二十元的小红包;若是白事,便备两片云片糕;若逢喜丧,还会多给两只寿碗。这些细微的习俗,恰是生命仪程里最质朴的慰藉。

登记礼金后,主家会热情地迎上来说几句客套话,然后便指引座位,但多数人更愿寻着相熟的面孔围坐。方一落座,久违的寒暄便如春水化冻:从儿女前程聊到房价涨跌,从家长里短议到国际风云,一桌一世界,满堂皆是鲜活的人间烟火。聊的时间长短,完全看主家开席早晚。

有意思的是,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酒店,开席前桌上都不放筷子,得等主家点头示意,服务员才会逐桌分发——想来是怕客人没到齐,桌上的冷盘就被吃光,难免有些失礼。生日、满月、乔迁、白事这类宴席还好,开席偏早;唯独结婚喜宴,往往要等吉时才开席,常让一桌人等得饥肠辘辘。

主家见客人来得差不多了,便会通知发筷子。忽见服务员托着筷子翩然而至,满场顿时精神抖擞。此时宾客面前的酒和饮料早已倒满,筷子一到手,不管主家或是主持人还在说着什么,大家纷纷端杯提筷,喝酒吃菜,这场宴席才算真正拉开序幕。

高邮的酒席向来以排场见称:开篇便是八至十道荤素相宜的凉菜,铺陈出十足仪式感;紧随其后的头道汤拉开热菜序幕,接着鸡鸭鱼肉、虾鳖蟹贝轮番登场,烧、炖、煮、蒸、炒百般技法尽显功底,席间还常会穿插三道精致点心,收尾再以汤品配主食。一桌宴席下来,汤菜点心少说也有二十余道,往往菜品丰盛到吃不完,最终只能打包而归,这般铺张难免造成浪费。

酒足饭饱,宾客们陆续起身,在门口与主家握手道别,互道“再会”,一场人情往来便告落幕。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