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《开卷》:圆满的闭卷

2025-11-13 18:12:45    作者:□ 王一心    来源:今日高邮

老话“万事开头难”,一桩事情的肇始固然不易,其实将它与妥善结束相比,难度未必更大。何况许多事情的面世乃是应运而生,除了人力的输入,往往还有天时地利之助。而事临收束时,则往往依恃的只有当事者的一己之力。一桩事如果开头太难,尽可不开;开头之后如果难以为继,也可随时中止,甚或以不了了之。而若赋予其时代的使命与社会的责任,寄予文化的理想与学人的抱负,当然不肯轻言放弃。而就做一件事情而言,若抱持善始善终的执念,亟求过程的完整尤其是结束的圆满,则非有审时度势的眼光与当机立断的决心不能完成。曾闻《开卷》主编董宁文说民间谚语:“编筐编篓,难在收口”,显然他于此是深有体悟的。

想当年,《开卷》初创之时,主持者豪情满怀,运筹帷幄;众协助者热情洋溢,群策群力。而随着社会变化,人事更迭,出现月隐星稀的景象并不令人讶异。之后社会愈变,重担终落一人之肩,而惨淡经营,愈难愈坚,单薄之册终成同道心中大纛。

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,即天下万物都难逃生发、存续、消亡的过程,《开卷》的命运固然合乎自然规律,却仍不免令人心存惋惜之情,好在那曾经与《开卷》交互的种种过往,所留下的美好记忆,使我们一想起来,心里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暖意。

曾有上海一老翻译家,自幼罹患沉疴,一生所服药石无数,九十多岁将其患病及治疗之近乎传奇经历写成一书,取名《药渣》以自嘲,列为“开卷”丛书之一,宁文兄嘱我为之写一书评。我翻阅此书,见其中提到,作者所投医者,曾为张爱玲接诊。我研究张氏多年,读到这里,忽然想起张爱玲有一候诊题材的短篇之作,取名《等》,从医者到病人,刻划了若干人物。当即从书橱中取出与《药渣》对照。经过一番考证,确定该诊所乃为《等》之取景地,于张氏研究算是一新发现,后来该书评蒙宁文兄出力,刊之于《中华读书报》。心下之快慰,难以言表。

宁文兄长于穿针引线,类此事例,在《开卷》二十多年的“生涯”中不胜枚举。许多人因此有了既属于“开卷”,又属于自己,既增进了志趣近同者们的交流,又有益于学术研究、文化发展的成果。如此日积月累,但见“开卷”的树上结满了各种果实,令人眼花缭乱,也着实令人惊叹。董宁文以此打破刊物容量的局限,实现了《开卷》行世意义的最大化,也使得“开卷”不止是一个刊物的名字,成为一著名的文化品牌;也因此具备了能够破除一个刊物宿命的能力,而以新的生命方式开向未来。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