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20 18:46:59 作者:□ 姚正安 来源:今日高邮
我说,没有看到史料上有这方面的详实记载。我怕自己孤陋寡闻,问,您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吗?
对方笑而不答,慢悠悠地喝起茶来。
我近乎语无伦次地说,我也看到过“孔子百觚(古时的一种酒器)”,形容孔子的酒量很大,一次可饮百觚,这百觚不是实指。有人还编出一个故事,说孔子的孙子孔伋称其祖父“孔子一饮,不过一升”,言其酒量很小,小到一次不超过一升。传孔子酒量或大或小,也只是野史上所记,当不得真的。
对方听我说这么多,而且态度是非常认真的,也认真起来,说,孔子喝酒不喝酒,酒量有多大,不需外求,《论语》里便有。
我神情紧张地瞪大眼睛看着对方,对方并不着急,有板有眼地告诉我。《论语·子罕》记载:“子曰:‘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,丧事不敢不勉,不为酒困,何有于我哉?’”孔子说:“出仕事奉公卿,在家事奉父兄,有丧事不敢不尽力,不因为喝酒而误事,哪一件我做到了呢?”
对方说完,静静地看着我,手指轻轻地叩着桌面问我,你说,这是不是能够说明,孔子是喝酒的,否则,他为什么要反问自己,“我做到不为酒困了吗”。这一章是孔子反省之语,但从中,我们可以判断孔子是喝酒的,而且,说不定还曾经为酒所困而误事。
我听得一愣一愣的。这一章我也读过好多遍,确实未曾想到这一层,我觉得对方说得挺有意思的。我不得不向对方承认,自己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。
对方又说,《论语·乡党》里写道“沽酒市脯,不食”,说孔子不喝从外面打来的酒和买来的干肉。如果孔子不喝酒,又何必说不喝从外面打来的酒呢?孔子不仅喝酒,而且讲究饮酒卫生。
我佩服对方阅读与思考的细腻。我说,照您的分析,孔子确实是喝酒的。对方强调,不是我的分析,《论语》就是这么记载的。我连连点头说,是的是的,只是我没有想到。
毫无疑问,孔子是喝酒的。那么,孔子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?
对方不待我请教,主动接上来说,孔子的酒量有多大,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,甚至不是“孔子百觚”能够表明的。
我感到诧异,孔子的酒量真的很大很大吗,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?我有点为自己读书肤浅粗疏而心生愧意。我期待着对方给出答案。
对方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,也不想让我再苦苦地等下去,说,还是在《论语·乡党》里,有一句“惟酒无量,不及乱”。酒到“无量”,可以想见其酒量到底有多大。对方激动地说,孔子的酒量太大太大了,哪是一种容器能够衡量的?
可是,听到这里,我的脸上有点火烧火燎的,不是为我自己,而是为对方。
对方说得没错,《论语·乡党》里确确实实写着“惟酒无量,不及乱”,但这个“无量”是不可限量的意思吗?联系下半句“不及乱”整体理解,“无量”应该是没有固定的量的限制,也就是说几个人坐下来,不规定每个人一定喝多少,半斤还是八两,而是各人根据情况自己掌握,但是,原则是“不及乱”,亦即不管喝多少,不要喝醉了,而致心乱、语乱、形乱、行乱。这句话能说明孔子的酒量大吗?当然不能,只能表明孔子在喝酒上所表现出来的既灵活又自律的态度。
孔子是殷人的后代,殷人因恣意喝酒所造成的危害还小吗?孔子不会不知道。周公曾经为了避免国人重蹈殷人覆辙,专门发布了《酒诰》,这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个禁酒令,谆谆告诫殷商后人要慎重对待酒。孔子志在“克己复礼”,又怎能不了解《酒诰》?
因此,孔子把喝酒放到与事公卿、事父兄、办丧事的层面进行反省,以及提出酒可以喝,但必须做到不为酒困、不及乱。可见,孔子对喝酒多么地严肃审慎。
我想,如果说到孔子与喝酒的关系,不是考虑孔子喝酒与否及酒量有多大,而是想想,孔子对喝酒的态度和原则,哪些是值得我们记取的,这才是读《论语》的正确态度。钻到牛角梢里想问题,可能抓到芝麻而失了西瓜,甚至南辕北辙;更不能断章取义,前后割裂。
如果饮者都能做到“惟酒无量,不及乱”,也许喝酒不会有碍健康和工作。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 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-1 在线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