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24 19:26:10 作者:□ 韦志宝 来源:今日高邮
外孙出生了,女儿给我们下命令:“妈妈专职带孩子,爸爸节假日接替妈妈……”总归她的儿子由我们带,不仅是义务,更是责任。
对于女儿的硬性安排,我有些不服气,外孙又不随我姓,凭啥让我们来带?女儿这样说道:“公公、婆婆的家离扬州比较远,来往不方便,和我们这里的生活风俗、特别是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差异,况且他们家还有几十亩山地,农活比较忙,确实脱不开身。”我知道女儿的小心思,她是找借口,由我们带孩子,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号施令,我们又不得不无条件地遵照执行,岂不更加省心、放心?
这天,收到女儿的“第一号指令”:到社区医院参加“家长课堂”。我不敢怠慢,放弃午休,早早到达培训地点,找到最后一排位置坐下来。那是一场预防接种专项培训,我认真地记录,感觉手头有点慢,记录不够完整,就走到前排准备用手机拍摄,然后转发给女儿。这时,后面有人小声提醒我:“老师傅,请您别站着,挡住我们视线了。”我回过头来,发现年长的爷爷、奶奶和年轻的爸爸、妈妈们,如我一样,不是记录就是拍摄,紧张地忙碌着,丝毫不敢疏忽大意,那神情堪比上学时的专心致志。
带孩子的第一个双休日,我刚接班,月嫂问我:“你是孩子的爷爷吧?”我答复:“你说得对,也不对。”月嫂不解地望着我。我解释说:“我女儿的孩子,理应称呼我为外公,称呼爷爷不妥。”月嫂笑了笑:“我在别人家带孩子,人家都让孩子叫爷爷,而不是外公,看来你是个例外。”我认真地说:“该是什么称呼就是什么称呼,祖上的规矩还是需要传承嘛。”
又是一个双休日,我请月嫂教我怎么正确地给婴儿洗澡,她抱起小外孙,突然把目光扫向我:“小宝贝的眼睛、鼻子才像外公呢。”女儿、女婿一起过来仔细地端详着我和小外孙。女儿特别地开心:“我小时候像爸爸,没想到小宝贝也像我爸爸,真是遗传咱家的基因呀。”我风趣地说:“看来,外公不‘外'。”一家人在一起,真是其乐融融。
外孙刚满月,只知道喝奶、睡觉和哭闹。为了他茁壮成长,我尽可能地不打牌、不逛街,利用这些时间观看《0—6岁儿童发展心理学》等育儿专家课;还学会了使用AI看护器、如何做好喂养记录、怎样在家早教和成长评估。小外孙似乎很懂事,吃饱了就自己玩,还能跟着我们的手势,微微转头看卡片;洗澡的时候,小手攥得很紧,双脚不停地划着水,像只活泼的小鸭子;啼哭时,小脸挣得通红,不过他非常节约眼泪,只要目的达到,立马停止哭闹,似乎多哭一声就是浪费和奢侈,可爱至极。
我现在没有其它喜好,只是期待退休,更加专业、专注地带好外孙。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 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-1 在线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