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  “鱼品以鲥鱼为俊。”(甘熙《白下琐言》)鲥鱼,又称时鱼、三来和三黎等。它是江海洄游型鱼类,“初夏时有,余月则无,故名”(宁原《食鉴本草》)。  宋代苏轼曾经极言鲥鱼味美:  芽姜紫[详细]

2023-05-28 17:41:41

  风吹麦田千层浪,又到一年麦收时。  麦收时节,地处里下河腹地的家乡田野上,此时就有了四声杜鹃的啼叫,过了这个季节从未听过它的叫声。家乡一带的村民说它在叫:光棍好苦,光棍好苦……奶奶在世时[详细]

2023-05-28 17:41:17

  “春风不解禁杨花,蒙蒙乱扑行人面。”进入5月,天气变暖,邮城进入到飞絮盛发的时节。年年都不爽约的杨柳飞絮,今年依然烦人。  风乍起,飞絮飘飘洒洒,落在地上,积聚成一大堆一大团,在一些草坪上更是[详细]

2023-05-28 17:40:53

  芫荽,小时候没见过,更没吃过。过去,高邮似乎不生长这种东西。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方闻其名。  1983年,我从高邮调至泰州工作。在一位同事的生日宴会上,我第一次品尝到了此物。宴会刚开始,餐桌上的一个冷盘就[详细]

2023-05-28 17:40:32

  “南风送暖麦齐腰,桑畴椹正饶。”又到了风吹麦浪的时节,记忆中那一串串桑葚挂满枝头,掩映在墨绿的桑叶丛中,像一颗颗紫色的葡萄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  儿时,老家的农地里家家户户栽满了桑树。它的[详细]

2023-05-28 17:39:59

  我老家焦家巷6号那口井系房主孙姓所有,左右四邻都可来此打水,为大家提供了方便。焦家巷6号住过吴毓生一家、汪兴一家,还有钱皮匠、侉奶奶等人。我家住此时间最长,达32年。我曾用万把钩、系麻绳测井水深,竟有[详细]

2023-05-24 17:26:03

  有跳舞的就有观舞的。  每晚东塔广场是舞者的海洋,有多个舞群,仿佛是盛大的狂欢节。  老马就是观舞人群中的一员。老马退休前,在单位是一名干部,有头有脸的,退休后也没什么爱好。他曾学过一阵子跳舞,每晚[详细]

2023-05-24 17:25:43

  退休以后,没有了繁忙而做不完的工作,一下子清闲下来了。人也奇怪,上班时忙得有时连饭也吃不上,觉也睡不安稳,反倒觉得很充实。一旦闲下来,便无所事事,站也不是,坐也不是,心慌得很,感到很空虚。人是不能闲的,闲会生[详细]

2023-05-24 17:25:25

热点文章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