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特别报道
――凌芳病情稳定回邮继续治疗市中医院副院长蒋太生(右一)了解凌芳的病情凌芳(右二)出现在“5.19“慈善募捐晚会5月18日,离开家乡22个月的凌芳,途经三省一市,越黄河、过沂水,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高邮。当市中医院派出接她回家[详细]

2007-05-25 00:00:00

――访汪老的三个子女“这次家乡政府和人民在父亲去世十周年的日子,给父亲举办如此隆重的纪念活动,让我们全家人十分感动。家乡人对父亲真挚、深厚的感情,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家乡人民对父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推崇。我们也将[详细]

2007-05-24 00:00:00

――记《汪曾祺笔下的高邮》图片展“我的家乡在高邮,风吹湖水浪悠悠,岸边栽的垂杨柳,树下卧着黑水牛。”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笔下的高邮令人神往。今年5月16日是汪老逝世10周年纪念日,为了追忆这位从高邮走出去的文坛巨[详细]

2007-05-22 00:00:00

早就从司马光、欧阳修等人的诗文以及野史中得知“洛阳牡丹甲天下”。司马光有诗云:“洛阳春日最繁花,红绿荫中十万家。谁道群花如锦绣,人将锦绣学群花。”欧阳修还写了一篇《洛阳牡丹记》,文章记述牡丹所产之地甚多,而“出[详细]

2007-05-22 00:00:00

中央电视台七套《乡土》摄制组在邮拍摄散记“高邮这座小城市,竟然有这么多值得欣赏和回味的文化。距今近七千年的龙虬庄遗址、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、老街上几乎濒临失传的七巧八匠、流传民间原汁原味的劳动歌曲……[详细]

2007-05-22 00:00:00

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,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江淮之间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。第一次发掘时,于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,上有8个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,刻文为两行,左行四个近似甲骨文,右行四个类似[详细]

2007-05-18 00:00:00

高洪波,著名儿童文学作家,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、副主席当年五卷本《汪曾祺文集》出版以后,我读了非常高兴。汪曾祺那些散文,他对家乡的眷念,他与沈从文先生之间师生的感情,让我感悟特别深,后来我还专门写了篇阅读随笔[详细]

2007-05-17 00:00:00

邵燕祥,著名诗人,原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、中国笔会中心会员、《诗刊》副主编“汪老啊!我跟他“亲密接触”不多,交往也不过密,但我们到外地时却大多同吃、同住,再加上生活中很多相同的经历,也让我自觉与汪老相知较深。很[详细]

2007-05-17 00:00:00

热点文章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