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  “下放”那时候,秋收秋种时节,稻谷收割上场后,常在晚上连夜脱粒,第二天就一边晒稻子一边晒草。若来不及脱粒,就要将稻把临时堆起来。堆稻垛算是个技术活,不是人人都能堆的。我们那儿因处于里下河水[详细]

2019-10-11 21:20:03

  1964年,我18岁。春节刚过,大队通讯员叫我到大队部,大队支部书记对我说:“寿瑛啊,你是村里第一个初中生,你们的老队长推荐你当生产队会计。年轻人,好好干吧!”  第二天吃过早饭,老队长带领我下田转[详细]

2019-10-11 21:19:33

  以前,农民吃米都要通过机械加工,叫做夹稻。那时加工厂很少,一个乡才两三个。距离加工厂远的,要夹稻往往五更头就起床准备。满满两箩筐一百几十斤稻子,都是人肩挑,往返十几甚至几十里。为能夹完稻赶回家,不耽误[详细]

2019-10-11 21:18:30

  界首,生我养我的地方。不论我们走多远,故乡的一瞥总是那么深情绵长。不必用诗人的钥匙,轻敲古街小巷的墙壁;未改的乡音,一声请问,便串起记忆深处的乡情亲情……  故园  寻寻觅觅,我找到了我[详细]

2019-09-26 21:06:51

  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  高邮有重阳登高祈福的习俗。登高首推文游台。在高楼林立、大厦参天的时代,文游台算不上巨人,但文游台是一处景观。也不单纯是景观而已,它是苏轼、秦观、孙觉、王巩四贤雅聚之处。文[详细]

2019-09-26 21:06:24

  得一室容身安居,屋舍安顿日常,人心润得室雅。主人之心神、心性、心绪,藉屋舍外化、物化并与之化矣。泰庐之泰乃大宁静,庐非粗陋但有古意,使有缘于斯处饮宴唱和者身泰、心泰、神泰。入得泰庐,但见竹石之下,闻流[详细]

2019-09-26 21:05:31

  小侄女刚开始蹒跚着走路的时候,在内蒙古大草原上,她妈给她瞬间抓拍的那张照片,现如今放得好大,与她老爸的那幅《富贵牡丹》并列挂在自家的客厅里。戏剧性的巧合,让夫妻俩的得意之作交相辉映。一个天真小可爱[详细]

2019-09-26 21:04:32

  每当孙女在书橱前玩耍时,奶奶总会问她:“花生,太爷的《古代诗词咏高邮》在哪里啊?”孙女总会用她那稚嫩的小手准确无误地指着该书。此景此情,我十分感慨,这是父亲耗尽了最后生命才得以完成的作品[详细]

2019-09-23 20:41:57

热点文章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