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  吃是人的本能,一生下来,就知道吃。吃贯穿于人的一生,一直到终点才停下。  我们可能更多地想到:吃是生命的必需,一个人一定时间内不摄入食物,生命难以延续,但很少想到,吃还是一种修为。  这是我在《论语》的[详细]

2020-02-27 19:36:43

  汪曾祺先生是从高邮走出去的学子中,对故乡最眷恋、感情最真挚的一个。这种情感的洋溢,饱含在他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。他十九岁外出求学,飘泊颠沛四十余载,每时每刻眷恋着故乡高邮。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有不少[详细]

2020-02-27 19:36:15

  1997年5月28日,天气晴好,人们心情伤痛,向汪曾祺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公墓吊唁大厅举行。  汪老称师母张兆和为三姐,这是他们的习惯,亦如称充和为二姐。扬州不少人知道,张氏四姐妹的外婆家就在东关街。四[详细]

2020-02-27 19:35:30

  守好乡土风物、传统文化、人文情结,盼望经济发展、文化繁荣、社会进步,成为新时期下守望家园的题中之义。  若是没有对家园浓浓的眷恋和深深的情分,“80后青年”贺星龙就不会回乡当村医,守着黄[详细]

2020-02-27 19:34:55

  秧草,古名苜蓿。五十一年前,我们插队时,田里就长着这种东西,高邮人叫它黄黄子。仲春时候,它开满蝶形小花,黄黄的,煞是可爱,故有此名。  那时,黄黄子用来做肥料。四月初,在田里挖个方塘,将割下来的黄黄子放进去,与[详细]

2020-02-27 19:34:20

  8岁随父母住进大院,后又进大院工作,我在大院生活、工作了35年。大院记录了我成长,我也目睹了大院的变迁。  1968年,我家从县人民剧场宿舍搬进大院西门(又称后门口)传达室北边的3间平房,呈凹字型,东西两大间[详细]

2020-02-01 21:28:28

  南关坝在城南五里处(今运东船闸处),过去称五里坝。  为保护好这处新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,政府拨款对南关坝进行了修缮保护。在坝顶建正门三间,左右附属房各三间。南关坝坝体四周砌了仿古式围墙,形成一院落[详细]

2020-02-01 21:28:03

  那年的冬天,几乎天天气温零下,但也并不觉得有多冷。北风一起,四野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,树下落满了枯枝,动物们都入穴冬眠。河流和鱼塘都结了冰,鱼也潜到了泥底。到这时,忙了一年的庄稼人总算得了闲,可以坐下拉拉[详细]

2020-02-01 21:27:40

热点文章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