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高邮APP
数字报
今日高邮公众号
视听高邮公众号
头条号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  新闻线索:0514-84683100  网络辟谣
首页
  • 今日高邮APP
  • 手机版
  • 今日高邮公众号
  • 视听高邮公众号
  • 头条号
首页 > 文学艺术 > 文学
  十一年前初冬的一个夜晚,我的母亲平静、安详地走到了她人生旅程的终点。她老人家若还健在,今年该是整九十了。  母亲虽是位目不识丁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,但她自食其力、不沾便宜的品行给我们做儿女的树[详细]

2020-07-20 19:29:09

  母亲喜欢养鸡,她养的鸡羽毛光亮,产蛋率高。在生活困顿的年代,鸡是家中的取款银行,油、盐、酱、醋等日常开销靠鸡蛋换取,我读初、高中的费用也有鸡蛋的贡献。那时鸡蛋算是家中的奢侈品,只有过生日才能享受一只[详细]

2020-07-20 19:28:46

  母亲腌渍的霉干菜,口味纯正,鲜香可口,是那条街出了名的。我们那里的街坊里很多女人都会腌渍霉干菜,但是她们总是做不到母亲腌渍的味道。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原料不同吧。她们是用买来的大白菜、油菜、雪里蕻腌[详细]

2020-07-20 19:28:24

  套用乡贤汪曾祺先生父亲的一句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的名言,我们家则是多年父女成文友。  2006年春我退休后,和老伴一起移居上海。因打小就爱好文学,退休后有闲余时间了,就经常写点小文章。一直生[详细]

2020-07-20 19:28:02

  高大槐是我1958年一起参军的战友。他家住在东墩花王村。多年未见,我们两个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相逢,更感亲热。他引我到他家坐坐,和我叙谈一段家务事。  高大槐原有六间砖瓦平房,建筑在大运河东堤下坡。这[详细]

2020-07-20 19:27:41

  日前,拜读到朱延庆先生为纪念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门撰写的文章:《汪曾祺与〈高邮县志〉》。文章引起我极大的兴趣,读后感到非常亲切。因为朱先生是我敬重的领导和老师,而《高邮县志》则与我的父亲有关[详细]

2020-07-16 21:45:27

  童年,我总在镇江外婆家常住,即使后来在父母身边上学念书,寒暑假也必定去外婆家。外婆喜欢我,我也思念她。  外婆住在镇江上河边,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,灰墙黛瓦,前后五进院落南北串在一起,每进都是一样的格[详细]

2020-07-16 21:44:51

  1947年左右,我六七岁,该到上学的年龄了。  我6岁丧父,祖父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两个幼孙身上。弟弟才两岁,太小。祖父为我打了一张学桌,又找了一块宽厚的木板作凳面,打了一张学凳,送我去读私塾。  我的启蒙先[详细]

2020-07-16 21:44:27

热点文章

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-2025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14-84683100   举报邮箱:jubao@gytoday.cn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    苏ICP备05016021号-1   在线投稿

 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